大雄古邦,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。且不說咱鎮雄“處雞雄鳴之三省,扼滇東北之要沖”的區位優勢,也不說“烏峰聳翠”、“刨地三尺見烏金”的資源優勢,單就“雞腰子煮海帶”、“百花齊放”、“三吹三打”此飲食類“三絕”,就讓人回味無窮。
一絕:雞腰子煮海帶
此絕就是紅豆酸菜湯。紅豆酸菜湯有兩大配料,一是紅豆,二是酸菜。紅豆形如雞腎,酸菜狀似海帶,因此咱鎮雄人以“雞腰子煮海帶”名之。如此命名,你不覺咱鎮雄人的高妙之處?當然,飽含深情以此命名“紅豆酸菜湯”,原因不少,但最重要的一點,用咱鎮雄人的口頭禪來說,叫“三天不吃酸,走路打老竄”——三天不吃紅豆酸菜湯,連路都走不好,可見咱鎮雄人對此物的依賴程度。
紅豆酸菜湯的制作頗有學問,別看配料只有兩種。一是比例問題。紅豆太多不好,昆明的紅豆酸菜湯就是紅豆太多,吃起來極不地道;當然,沒有紅豆也不行,寡酸湯就難以下咽。再就是用水,水用得太多酸味太淡,用得太少稠嘟嘟的也差勁。二是鍋具問題。紅豆酸菜湯的制作最好用砂鍋,這種鍋保色保味,不像鐵鍋,用鐵鍋裝上一段時間,湯的顏色和味道都會改變,吃起來效果不大好。其實,用砂鍋還有一大秘密,就是紅豆酸菜湯最好是吃素的,葷的不好,如果用鐵鍋,一般就不能保證這一點。
“雞腰子煮海帶”,咱鎮雄人的最愛。外出幾天回來,你看一個個急不可耐的樣子,不知情的還以為這些家伙在饞什么山珍海味呢。好吧,先別繞舌,讓這些饞嘴的家伙解解饞再說——
“雞腰子煮海帶”來了!
二絕:百花齊放
此絕就是稀飯,包谷面稀飯或者大米稀飯都是!懊嫣,米跳熟”,不管是包谷面煮的稀飯,還是大米煮的稀飯,煮時稀飯都會在鍋里跳動,不同之處在于,前者跳動是在未煮熟前,后者跳動是在煮熟后。所以,有經驗的人就能通過跳動來確定稀飯是否煮熟。稀飯在鍋里跳動時,極像噴泉,也像禮花,因此咱鎮雄人將之命名為“百花齊放”。
鎮雄人喜歡吃稀飯,原因大抵有二:一是節糧的需要!伴e時吃稀,忙時吃干”,在還沒解決溫飽問題的年代,農閑季節,體力消耗小,吃稀飯維持生命,稀飯用糧要少得多。但農忙時候吃稀飯就不行了,稀飯含水量大,消化快,經不起幾下折騰,人就會饑腸轆轆,渾身無力了,這時就得吃干飯,干飯要頂事得多。二是保健的需要。三伏天氣,烈日如烤,油膩食物會令腸胃吃不消,這時,煮一鍋稀飯,弄一碟泡菜,吃起來爽口爽心,令人精神倍增。其實,還有一種情況一般是要吃稀飯的,那就是養病期間。俗話說,“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”,生了病,就要休養一段時間,養病期間,吃油膩食物的話,身體吸收效果較差,而吃稀飯效果就大不一樣了。
哎呀,天氣好熱,咱也說累了,先喝碗稀飯吧!
三絕:三吹三打
“三吹三打”指的是燒洋芋。家庭爐火、野外柴火都可以燒洋芋,把洋芋放到火里,十來分鐘就可以燒好。但最好的燒法,是把洋芋放到烤煙房的爐火邊,關上爐門,讓洋芋在強烈的火氣里烘上一段時間,那種效果才真令人叫絕。
不過,野外柴火燒洋芋也不錯,因為是在游山玩水時,心情比較好,吃起來當然舒服——你不會不知道錢鐘書先生“如果沒有好心情,什么東西也只能吃出泥滋味、土氣息”這句話吧?野外吃燒洋芋還有一種情況,那就是野外作業時間長肚子餓的時候。肚子餓時吃燒洋芋,你說好吃嗎?我只知道咱們鎮雄的一句地方話:好吃不過肚饑——肚子餓的時候,有什么東西不好吃呢?
燒好的洋芋大多表層燒焦,幾成炭黑。吃之前,要先把炭黑除去,方法是用竹片之類的器物一邊刮,一邊用嘴吹拂刮下來的炭灰,一邊還要用手掌拍打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用嘴吹只能除去一部分炭灰,而要把炭灰徹底清除,非得動用雙手拍打不可。所以,吃燒洋芋的過程,就是一個“吹吹打打”的過程。在許多貧困山區,一日三餐都在吃燒洋芋,這就是“三吹三打”。1995年10月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到昭通寧過村訪問,同村民楊長才有這樣一段對話:“早上吃什么?”“吃洋芋”!爸形绯允裁?”“吃洋芋!薄巴砩铣允裁?”“吃洋芋!薄扉F基的眼淚忍不住涌出了眼眶。
以前吃燒洋芋,基本是為了解決溫飽,“吹吹打打”之后即忙著入口,F在吃燒洋芋,更多是為了調節胃口。閑時沒事,幾個人聚在一起,燒幾個洋芋吃吃,吃出一個好心情。不過,現在比以前多了一道工序:拌佐料。把食鹽、辣椒、味精、花椒粉末等拌在一起,制作“麻辣佐料”,用洋芋蘸著佐料吃,這時叫吃“麻辣洋芋”。
“鎮雄三絕”,平民食品,貢獻頗大。以前,據說有鎮雄小伙外出打工處對象,對方要其介紹家鄉情況,小伙以此“三絕”告之,對方高興之余,遂喜結連理,比翼雙飛。這些傳聞不足全信,不過此“三絕”陪伴咱鎮雄人每一天,也伴著鎮雄前進的每一步。這一點,你可不能不信哦。
(轉自大雄古邦的博客 )